要對VMware 虛擬機的虛擬硬碟擴大,可以使用 VMware 自帶的命令:vmware-vdiskmanager.exe
範例:
cd “\Program Files\VMware\VMware Server”\
vmware-vdiskmanager -x 10Gb “E:\VMStorage\VMVHD001.vmdk”
-x 參數後跟擴大後的大小,第 2 個參數引號裡面是要擴大的虛擬硬碟的完整路徑名
下面針對不同 Guest 操作系統範例說明具體的操作方法!
這裡我們忽略 Host OS 的類型,因為 vmware-vdiskmanager.exe 命令在各平台上是通用的。
案例目錄:
1. Guest OS 系統為 Windows
2. Guest OS 系統為 Linux 分區使用 ext2 或 ext3 的文件系統
3. Guest OS 系統為 Solaris
windows XP SP2
VMWare 5.5 中文破解版
虛擬機配置:
Windows 2003 企業版
建立了一個快照
注意:擴大是針對原始磁碟檔案(副檔名為 *.vmdk )進行的操作,且擴大前要刪除所有在該磁碟上建立的快照(可能高版本不需要刪除快照)
我 們用的工具是 VMWare 安裝目錄下的 vmware-vdiskmanager.exe;在 DOS 命令提示符下鍵入:vmware-vdiskmanager.exe /? 後按 Enter ,可以看到幫助訊息,最下面還有幾個例子。我們用到的是 -X 參數。
首先要進入 C:\Program Files\VMware\VMware Workstation(VMWare 的安裝目錄)目錄,把
vmware-vdiskmanager.exe 文件和所有副檔名為 *.dll 的檔案(因為不知道哪個是vmware-vdiskmanager.exe 需要的 DLL ,所以拷貝所有的)拷貝到虛擬機文件目錄中,我在這裡要擴大的虛擬機檔案在 D:\My Document\My VirtualMachines\Windows2003Enterprise ,然後點「開始」-「執行」,輸入 cmd 後點「確定」,打開 DOS 窗口,在 DOS 窗口中切換到 D:\My Document\My VirtualMachines\Windows2003Enterprise 目錄,輸入下面的命令 vmware-vdiskmanager.exe -x 12Gb Windows2003Enterprise.vmdk 後按 Enter ,開始擴大,同時以百分比顯示擴大進度。(注意:12Gb 是擴大後的總容量)
如果你想為多個虛擬機擴容,但又覺得拷貝 文件很麻煩,你可以在 C:\ProgramFiles\VMware\VMwareorkstation(VMWare 的安裝目錄)目錄下直接執行上面的 DOS 命令,但這裡最關鍵的是如何得到 Windows2003Enterprise.vmdk 的位置,因為如果使用下面的命令 vmware-vdiskmanager.exe -x 12Gb D:\My Document\My Virtual Machines\Windows2003Enterprise.vmdk
會因為 D:\My 後的空格,而無法正確執行,所以下面說說如何得到正常的路徑。
大 家都知道 DOS 的命名採用的是 8.3 命名規則,即檔案名占 8 個字元,副檔名占 3 個字元,目錄同樣也不超過 8 個字元,這樣我們想訪問超過 8 個字元長度的目錄時,只取目錄名稱的前 6 位字符,再加上「~數字」,就可以了,例如想進入 D:\MyDocument 目錄,可以在 DOS 窗口中鍵入 cd mydocu~1 後按 Enter 就可以了,如果一個目錄內有多個長度超過 8 個字元的目錄,而它們的前 6 個字符都是相同的,該怎麼辦呢,別急,~後的數字就有用了,例如我的 D:\My Document\MyVirtual Machines 目錄下有 Windows2003Enterprise 和 WindowsXP 兩個目錄(分別對應兩個虛擬機系統),如果這時想進行Windows2003Enterprise 目錄,則需要輸入 cd Window~1 後按 ENter ,但還沒有完,用 dir 命令查看進到的目錄裡的檔案是不是 Windows2003Enterprise 中的檔案,如果不是還需要返回上級目錄,再鍵入
cd Window~2 再按 Enter ,這回應該是了吧,所以通過這種方法,我們獲得虛擬檔案的目錄是不帶空格的,如下 D:\MYDOCU~1\MYVIRT~1\WINDOW~2\Windows2003Enterprise.vmdk 這時,在 DOS 窗口中鍵入 vmware-vdiskmanager.exe -x 12Gb D:\MYDOCU~1\MYVIRT~1\WINDOW~2\Windows2003Enterprise.vmdk 後,按 Enter ,擴大程序就可以正確執行了。
完成上而把操作以後,進入虛擬系統,看我們的硬碟並沒有變大呀,這裡還需要一些改變分區大小的工具,比如用 Partition Magic。
操作系統:紅旗 DC Server 5.0
原VMware虛擬機磁盤空間是 8G ,使用其自帶命令 vmware-vdiskmanager.exe 進行擴大:
cd “\Program Files\VMware\VMware Server”\
vmware-vdiskmanager -x 10Gb “D:\VMware\RedFlag\myLinux.vmdk”
-x 參數後跟擴大後的大小,上面命令把原磁碟空間擴容到10Gb。
進入系統後,看到的情況如下:
[root@mail ~]# df -B 4k
Filesystem 4K-塊 已用 可用 已用% 掛載點
/dev/sda1 2000255 1837860 60785 97% /
none 64271 0 64271 0% /dev/shm
[root@mail ~]# df
Filesystem 1K-塊 已用 可用 已用% 掛載點
/dev/sda1 8001020 7351788 242792 97% /
none 257084 0 257084 0% /dev/shm
[root@mail ~]# df -h
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% 掛載點
/dev/sda1 7.7G 7.1G 227M 97% /
none 252M 0 252M 0% /dev/shm
[root@mail ~]# fdisk -l
Disk /dev/sda: 10.7 GB, 10737418240 bytes
255 heads, 63 sectors/track, 1305 cylinders
Units = cylinders of 16065 * 512 = 8225280 bytes
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
/dev/sda1 1 1012 8128858+ 83 Linux
/dev/sda2 1013 1044 257040 82 Linux swap
二、操作步驟
我 們要進行操作的是 /dev/sda1 這個根分區,該分區目前大小是 8G 左右,經 VMware 擴大後,該分區所在硬碟剩餘空間約有 2G 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剩餘空間並不是在 /dev/sda1 分區的後面(右面),而是在硬盤的最後。所以,我們在進行擴大工作的時候,必須先把 swap 刪掉,把剩餘空間連接到 /dev/sda1 的後面,才能進行擴大的操作。(若用過PQmagic的朋友,應該明白這一點)
另外,雖然 resize2fs 支持在線擴大,但為了安全起見,我還是建議用 umount 的離線方式進行會更好。
1、進入拯救模式
因我要操作的是系統根分區,而又需要在 umount 狀態下,故只能由拯救模式進行了。
使用系統安裝光碟啟動後,進入拯救模式:
boot: linux rescue
並選擇不要掛載本地磁碟分區。
2、刪除swap分區
# fdisk /dev/sda
3、準備擴大
檢查分區,及去掉索引,恢復到 ext2 狀態:
4、修改分區表
在擴大的時候,需要先刪除原來的 sda1 分區,然後在原扇區的基礎上重建分區,並增加其大小。(放心,雖然期間有刪除分區表的操作,但磁碟數據並不會丟失的)
# fdisk /dev/sda
重建 swap 分區:
改為 swap 分區格式:
激活啟動選項,並保存分區表:
5、擴大分區
使用 resize2fs 進行擴大:
給 ext2 增加索引,升級為 ext3 格式:
6、格式化 swap 分區
最後,重新啟動並確認系統是否正常。
7、結果
[root@mail ~]# df -B 4k
Filesystem 4K-塊 已用 可用 已用% 掛載點
/dev/sda1 2518272 1839511 576428 77% /
none 64271 0 64271 0% /dev/shm
[root@mail ~]# df
Filesystem 1K-塊 已用 可用 已用% 掛載點
/dev/sda1 10073088 7358044 2305712 77% /
none 257084 0 257084 0% /dev/shm
[root@mail ~]# df -h
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% 掛載點
/dev/sda1 9.7G 7.1G 2.2G 77% /
none 252M 0 252M 0% /dev/shm
[root@mail ~]# fdisk -l
Disk /dev/sda: 10.7 GB, 10737418240 bytes
255 heads, 63 sectors/track, 1305 cylinders
Units = cylinders of 16065 * 512 = 8225280 bytes
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
/dev/sda1 * 1 1274 10233373+ 83 Linux
/dev/sda2 1275 1305 249007+ 82 Linux swap
參考:(轉)使用 ZFS 在 VMware Fusion 中擴大 Solaris 虛擬磁碟 By Jim Laurent
在本文中,您會找到我折騰了數小時都未能嘗試向 Solaris 虛擬機磁碟映像添加磁碟空間的記錄。原來是需要某些「新思維」。如果您需要正確的解決方案,就直接轉到文章結束部分。
我正在 MacBook Pro 上的 VMware Fusion 中運行我的 Solaris 映像。現在的問題的是如何擴大虛擬磁碟大小。
* 下載用於 MacOS X 的 VMware 虛擬磁碟管理器。這是隨 Fusion 一起提供的命令行工具的一個GUI。如果您確實喜歡使用命令行,則可以在以下位置找到它:/Library/Application\Support /VMware\Fusion/vmware-vdiskmanager。自己來權衡。我相信您的能力!
* 複製您的虛擬機。僅對副本進行操作!在 Finder 中選中它,然後選擇「編輯」>「複製」(Apple-D)。在製作副本時,虛擬機不能正在運行,甚至不能在使用中和處於掛起狀態。Fusion 會對此提示操作不當。
* 啟動 Fusion
* 「檔案打開…」新的虛擬機副本
* Fusion 會注意到檔案名已更改並提示您是否已複製該檔案。
* 掛起虛擬機
* 在擴大此磁碟前您必須先丟棄任何快照。虛擬機 > 丟棄快照。
* 啟動 Vdiskmanager GUI
* 單擊「擴大」,然後在虛擬機中查找 vmdk 檔案。選擇所需的大小。
* 單擊「運行」(該 GUI 將在窗口底部回顯它所使用的命令行,以檢查欺騙行為)
* 該 GUI 不會顯示此活動的進度。
* 完成時如果具有此狀態則將打開「結果」選項卡。
現在,真正有趣的就要開始了。但是,Format 顯示我的磁碟為其初始大小 10 GB,而非新大小 18 GB。此時 fdisk 將派上用場。
fdisk /dev/rdsk/c8t0d0p0 顯示我的磁碟有一個佔整個磁碟 56%的分區。這證明該操作發揮了作用。現在我們嘗試刪除該分區,然後在操作系統運行時重新創建一個空間較大的分區(屏息)。遺憾的是,此嘗試失敗了,如 果您不樂意從我的失敗中汲取教訓,請跳到下一部分。
* fdisk /dev/rdsk/c8t0d0p0
* 選擇 3 刪除該分區,選擇分區 1 並確認
* 選擇 1 創建一個分區。指定占磁碟的 100%。
* 選擇 5 退出,但願能成功!
* 運行 Format,崩潰了(哦,慘了!慶幸的是這只是個副本!)
* 系統重新引導並且 Grub 沒有菜單。引導內核的所有嘗試均告失敗。哎。再試一次。
好了,可以看出 Solaris 在運行時不希望我移除和重新創建其 fdisk分區。如何創建單獨的分區並裝載它呢?摒棄此核心此虛擬機並創建原件的另一個副本。重複這些步驟來增加磁碟大小,然後…此嘗試也告失敗,如果您不樂意從我的失敗中汲取教訓,請跳到下一部分。
* 需要重新引導,以使 fdisk 識別新的較大大小
* fdisk /dev/rdsk/c8t0d0p0
* 選擇 1 創建新分區,輸入大小,不要使其處於活動狀態
現在,我又卡殼了。我找不到獲取格式的方法來識別磁碟以便構建碟片。newfs 拒絕寫入沒有分區表的新文件系統。
在 SunSolve 中,我發現了 6307998 這個錯誤,已附有以下註釋。
我已經驗證,基本上 Solaris 的限制在於
它不允許同一個磁碟上有多個 Solaris 物理分區。
功能的這種缺乏超過了安裝程序,總的來說這是
Solaris 中所缺少的東西。Solaris 不支持同一個磁碟上有 2 個 Solaris 分區,
原因是磁碟驅動程序假定每個磁碟僅有一個
Solaris 分區。例如,如果我們引用 /dev/dsk/c0d0s0,則我們
如何確定需要在 c0d0 上訪問的 Solaris 分區。
救助的 ZFS
當您有 ZFS 時有誰會需要那種討厭的舊格式和 mkfs 材料呢!
* 需要重新引導,這樣 fdisk 才能識別新的較大磁碟
* fdisk /dev/rdsk/c8t0d0p0
* 選擇 1 創建新分區,輸入大小,不要使其處於活動狀態
* zpool 創建 mypool /dev/dsk/c8t0d0p1
* zfs 創建 mypool/jim
我已經成功增加了虛擬存儲!
備選方法:為映像中添加第二個磁碟
為了通過 Fusion 添加第二個硬碟。
* solaris 必須停止運行。
* 虛擬機必須關閉。
* 單擊 + 號,添加磁碟並輸入大小。
* devfsadm(差點鍵入了重新引導 — -r,但這是「舊思維」,以便 format 可以看到新設備)。
format
搜索磁碟…完成
可用的磁碟選擇:
0. c1t0d0
/pci@0,0/pci1000,30@10/sd@0,0
1. c1t1d0
/pci@0,0/pci1000,30@10/sd@1,0
# zpool create mypool /dev/dsk/c1t1d0
# zfs create mypool/jim
# zpool status
pool: mypool
state: ONLINE
scrub: none requested
config:
NAME STATE READ WRITE CKSUM
mypool ONLINE 0 0 0
c1t1d0 ONLINE 0 0 0
# zpool list
NAME SIZE USED AVAIL CAP HEALTH ALTROOT
mypool 4.97G 116K 4.97G 0% ONLINE -
環境介紹:
如圖: 原來系統 Labdb001.spruce.cn 的硬碟配置為:
IDE 0 Master Solaris-1-VHDD01.vid 18.2GB (c0d0)
IDE 1 Master Solaris-1-VHDD02.vid 18.2GB (c0d1)
IDE 1 Slave Solaris-1-VHDD03.vid 18.2GB (c1d1)
現在的系統是 Solaris 10 X86 05/08
C0d0 是系統碟,UFS.
C0d1 和 c1d1 創建了一個名為 ora的RAIDZ 存儲池(zpool ora)
Zpool ora 上我建了兩個ZFS檔案系統 oracle 和 oracle data
Oracle 被設定mount到 /u01
Oradate 被設定mount到 /u01/oracle
現在系統中有一個用戶 Q.Ho ,其主目錄被設定為 /u01/Q.Ho
上面現在有1個600多M的檔案,Oracle 10.1.0.3 DB的cpio.gz
現在我把 c1d1 的磁碟控制器改為STAT 接口為#7.
因為 Solaris 不可識別 SATA控制器,所以這樣做之後這塊碟在系統中將不可識別。
然後我再增加1塊碟:
Solaris-1-VHDD7SATA.vid 18.2GB
從名字上大家可以看出這塊碟是原來計劃掛在 STAT #7 上用的。
現在 VirtualBox 默認把它掛到 IDE 1 Slave
下面我示範換碟的具體步驟
首先我啟動我的虛擬機。
以 root 登入後打開一個終端,然後查看當前 zfs 存儲池(zpool)的信息
# zpool list
NAME SIZE USED AVAIL CAP HEALTH ALTROOT
ora 36.2G 1.18G 35.1G 3% DEGRADED -
# zpool status
pool: ora
state: DEGRADED
status: One or more devices could not be opened. Sufficient replicas exist for
the pool to continue functioning in a degraded state.
action: Attach the missing device and online it using ‘zpool online’.
see: http://www.sun.com/msg/ZFS-8000-D3
scrub: none requested
config:
NAME STATE READ WRITE CKSUM
ora DEGRADED 0 0 0
raidz1 DEGRADED 0 0 0
c0d1 ONLINE 0 0 0
c1d1 UNAVAIL 0 0 0 cannot open
errors: No known data errors
現在系統檢測到 raidz 卷 ora 兩塊碟中的一塊已經損壞,我們來看看碟上的數據是任然可用:
# pwd
/
# cd /u01
# ls
Q.Ho ora10g
# cd q.ho
q.ho: does not exist
# cd !.Ho
!.Ho: does not exist
# cd Q.Ho
# ls
solarisx86_DB_10_1_0_3_Disk1.cpio.gz
通過複製檔案 solarisx86_DB_10_1_0_3_Disk1.cpio.gz 到其他目錄,證明 RAIDZ 卷的數據任然可以正確讀取。
接下來真是換碟:
首先查看系統中現有的磁碟
#format
Searching for disks…done
AVAILABLE DISK SELECTIONS:
0. c0d0
/pci@0,0/pci-ide@1,1/ide@0/cmdk@0,0
1. c0d1
/pci@0,0/pci-ide@1,1/ide@0/cmdk@1,0
2. c1d1
/pci@0,0/pci-ide@1,1/ide@1/cmdk@1,0
Specify disk (enter its number):
大家可以看到系統已經看到新換的磁碟 c1d1 ,現在它還是裸碟。
此時 c1d1 未經過存儲池的格式化處理,所以對池任然不可用。
這時使用 online 命令啟用磁碟 c1d1 是無效的。
# zpool online ora c1d1
Bringing device c1d1 online
# zpool list
NAME SIZE USED AVAIL CAP HEALTH ALTROOT
ora 36.2G 1.18G 35.1G 3% DEGRADED -
# zpool status
pool: ora
state: DEGRADED
status: One or more devices could not be opened. Sufficient replicas exist for
the pool to continue functioning in a degraded state.
action: Attach the missing device and online it using ‘zpool online’.
see: http://www.sun.com/msg/ZFS-8000-D3
scrub: resilver completed with 0 errors on Sat Aug 23 17:31:37 2008
config:
NAME STATE READ WRITE CKSUM
ora DEGRADED 0 0 0
raidz1 DEGRADED 0 0 0
c0d1 ONLINE 0 0 0
c1d1 UNAVAIL 0 0 0 cannot open
errors: No known data errors
正確的方法是使用 zpool replace 命令來替換存儲池中的設備:
我在同一物理位置替換新的磁碟到存儲池 ora
# zpool replace ora c1d1
# zpool list
NAME SIZE USED AVAIL CAP HEALTH ALTROOT
ora 36.2G 1.18G 35.1G 3% DEGRADED -
# zpool status
pool: ora
state: DEGRADED
status: One or more devices is currently being resilvered. The pool will
continue to function, possibly in a degraded state.
action: Wait for the resilver to complete.
scrub: resilver in progress, 59.01% done, 0h0m to go
config:
NAME STATE READ WRITE CKSUM
ora DEGRADED 0 0 0
raidz1 DEGRADED 0 0 0
c0d1 ONLINE 0 0 0
replacing DEGRADED 0 0 0
c1d1s0/o UNAVAIL 0 0 0 cannot open
c1d1 ONLINE 0 0 0
errors: No known data errors
大家可以看到池正在同步 RAIDZ 卷中兩塊硬碟上的數據
一分鐘後再次查看存儲池的狀態
# zpool list
NAME SIZE USED AVAIL CAP HEALTH ALTROOT
ora 36.2G 1.18G 35.1G 3% ONLINE -
# zpool status
pool: ora
state: ONLINE
scrub: resilver completed with 0 errors on Sat Aug 23 17:40:51 2008
config:
NAME STATE READ WRITE CKSUM
ora ONLINE 0 0 0
raidz1 ONLINE 0 0 0
c0d1 ONLINE 0 0 0
c1d1 ONLINE 0 0 0
errors: No known data errors
新的硬碟已經被成功替換,RAIDZ 存儲池 ora 已經被修復。
通過這個實驗,證明2塊碟的 RAIDZ 壞一塊碟的情況下是可以很方便的進行換碟恢復的。
擴大開來,我們還可以通過換碟的方式更換更大容量的硬碟為存儲池擴大。
範例:
cd “\Program Files\VMware\VMware Server”\
vmware-vdiskmanager -x 10Gb “E:\VMStorage\VMVHD001.vmdk”
-x 參數後跟擴大後的大小,第 2 個參數引號裡面是要擴大的虛擬硬碟的完整路徑名
下面針對不同 Guest 操作系統範例說明具體的操作方法!
這裡我們忽略 Host OS 的類型,因為 vmware-vdiskmanager.exe 命令在各平台上是通用的。
案例目錄:
1. Guest OS 系統為 Windows
2. Guest OS 系統為 Linux 分區使用 ext2 或 ext3 的文件系統
3. Guest OS 系統為 Solaris
1. Guest OS 系統為 Windows
系統配置:windows XP SP2
VMWare 5.5 中文破解版
虛擬機配置:
Windows 2003 企業版
建立了一個快照
注意:擴大是針對原始磁碟檔案(副檔名為 *.vmdk )進行的操作,且擴大前要刪除所有在該磁碟上建立的快照(可能高版本不需要刪除快照)
我 們用的工具是 VMWare 安裝目錄下的 vmware-vdiskmanager.exe;在 DOS 命令提示符下鍵入:vmware-vdiskmanager.exe /? 後按 Enter ,可以看到幫助訊息,最下面還有幾個例子。我們用到的是 -X 參數。
首先要進入 C:\Program Files\VMware\VMware Workstation(VMWare 的安裝目錄)目錄,把
vmware-vdiskmanager.exe 文件和所有副檔名為 *.dll 的檔案(因為不知道哪個是vmware-vdiskmanager.exe 需要的 DLL ,所以拷貝所有的)拷貝到虛擬機文件目錄中,我在這裡要擴大的虛擬機檔案在 D:\My Document\My VirtualMachines\Windows2003Enterprise ,然後點「開始」-「執行」,輸入 cmd 後點「確定」,打開 DOS 窗口,在 DOS 窗口中切換到 D:\My Document\My VirtualMachines\Windows2003Enterprise 目錄,輸入下面的命令 vmware-vdiskmanager.exe -x 12Gb Windows2003Enterprise.vmdk 後按 Enter ,開始擴大,同時以百分比顯示擴大進度。(注意:12Gb 是擴大後的總容量)
如果你想為多個虛擬機擴容,但又覺得拷貝 文件很麻煩,你可以在 C:\ProgramFiles\VMware\VMwareorkstation(VMWare 的安裝目錄)目錄下直接執行上面的 DOS 命令,但這裡最關鍵的是如何得到 Windows2003Enterprise.vmdk 的位置,因為如果使用下面的命令 vmware-vdiskmanager.exe -x 12Gb D:\My Document\My Virtual Machines\Windows2003Enterprise.vmdk
會因為 D:\My 後的空格,而無法正確執行,所以下面說說如何得到正常的路徑。
大 家都知道 DOS 的命名採用的是 8.3 命名規則,即檔案名占 8 個字元,副檔名占 3 個字元,目錄同樣也不超過 8 個字元,這樣我們想訪問超過 8 個字元長度的目錄時,只取目錄名稱的前 6 位字符,再加上「~數字」,就可以了,例如想進入 D:\MyDocument 目錄,可以在 DOS 窗口中鍵入 cd mydocu~1 後按 Enter 就可以了,如果一個目錄內有多個長度超過 8 個字元的目錄,而它們的前 6 個字符都是相同的,該怎麼辦呢,別急,~後的數字就有用了,例如我的 D:\My Document\MyVirtual Machines 目錄下有 Windows2003Enterprise 和 WindowsXP 兩個目錄(分別對應兩個虛擬機系統),如果這時想進行Windows2003Enterprise 目錄,則需要輸入 cd Window~1 後按 ENter ,但還沒有完,用 dir 命令查看進到的目錄裡的檔案是不是 Windows2003Enterprise 中的檔案,如果不是還需要返回上級目錄,再鍵入
cd Window~2 再按 Enter ,這回應該是了吧,所以通過這種方法,我們獲得虛擬檔案的目錄是不帶空格的,如下 D:\MYDOCU~1\MYVIRT~1\WINDOW~2\Windows2003Enterprise.vmdk 這時,在 DOS 窗口中鍵入 vmware-vdiskmanager.exe -x 12Gb D:\MYDOCU~1\MYVIRT~1\WINDOW~2\Windows2003Enterprise.vmdk 後,按 Enter ,擴大程序就可以正確執行了。
完成上而把操作以後,進入虛擬系統,看我們的硬碟並沒有變大呀,這裡還需要一些改變分區大小的工具,比如用 Partition Magic。
2.Guest OS 系統為 Linux 分區使用 ext2 或 ext3 的文件系統
一、系統環境操作系統:紅旗 DC Server 5.0
原VMware虛擬機磁盤空間是 8G ,使用其自帶命令 vmware-vdiskmanager.exe 進行擴大:
cd “\Program Files\VMware\VMware Server”\
vmware-vdiskmanager -x 10Gb “D:\VMware\RedFlag\myLinux.vmdk”
-x 參數後跟擴大後的大小,上面命令把原磁碟空間擴容到10Gb。
進入系統後,看到的情況如下:
[root@mail ~]# df -B 4k
Filesystem 4K-塊 已用 可用 已用% 掛載點
/dev/sda1 2000255 1837860 60785 97% /
none 64271 0 64271 0% /dev/shm
[root@mail ~]# df
Filesystem 1K-塊 已用 可用 已用% 掛載點
/dev/sda1 8001020 7351788 242792 97% /
none 257084 0 257084 0% /dev/shm
[root@mail ~]# df -h
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% 掛載點
/dev/sda1 7.7G 7.1G 227M 97% /
none 252M 0 252M 0% /dev/shm
[root@mail ~]# fdisk -l
Disk /dev/sda: 10.7 GB, 10737418240 bytes
255 heads, 63 sectors/track, 1305 cylinders
Units = cylinders of 16065 * 512 = 8225280 bytes
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
/dev/sda1 1 1012 8128858+ 83 Linux
/dev/sda2 1013 1044 257040 82 Linux swap
二、操作步驟
我 們要進行操作的是 /dev/sda1 這個根分區,該分區目前大小是 8G 左右,經 VMware 擴大後,該分區所在硬碟剩餘空間約有 2G 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剩餘空間並不是在 /dev/sda1 分區的後面(右面),而是在硬盤的最後。所以,我們在進行擴大工作的時候,必須先把 swap 刪掉,把剩餘空間連接到 /dev/sda1 的後面,才能進行擴大的操作。(若用過PQmagic的朋友,應該明白這一點)
另外,雖然 resize2fs 支持在線擴大,但為了安全起見,我還是建議用 umount 的離線方式進行會更好。
1、進入拯救模式
因我要操作的是系統根分區,而又需要在 umount 狀態下,故只能由拯救模式進行了。
使用系統安裝光碟啟動後,進入拯救模式:
boot: linux rescue
並選擇不要掛載本地磁碟分區。
2、刪除swap分區
# fdisk /dev/sda
3、準備擴大
檢查分區,及去掉索引,恢復到 ext2 狀態:
4、修改分區表
在擴大的時候,需要先刪除原來的 sda1 分區,然後在原扇區的基礎上重建分區,並增加其大小。(放心,雖然期間有刪除分區表的操作,但磁碟數據並不會丟失的)
# fdisk /dev/sda
重建 swap 分區:
改為 swap 分區格式:
激活啟動選項,並保存分區表:
5、擴大分區
使用 resize2fs 進行擴大:
給 ext2 增加索引,升級為 ext3 格式:
6、格式化 swap 分區
最後,重新啟動並確認系統是否正常。
7、結果
[root@mail ~]# df -B 4k
Filesystem 4K-塊 已用 可用 已用% 掛載點
/dev/sda1 2518272 1839511 576428 77% /
none 64271 0 64271 0% /dev/shm
[root@mail ~]# df
Filesystem 1K-塊 已用 可用 已用% 掛載點
/dev/sda1 10073088 7358044 2305712 77% /
none 257084 0 257084 0% /dev/shm
[root@mail ~]# df -h
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% 掛載點
/dev/sda1 9.7G 7.1G 2.2G 77% /
none 252M 0 252M 0% /dev/shm
[root@mail ~]# fdisk -l
Disk /dev/sda: 10.7 GB, 10737418240 bytes
255 heads, 63 sectors/track, 1305 cylinders
Units = cylinders of 16065 * 512 = 8225280 bytes
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
/dev/sda1 * 1 1274 10233373+ 83 Linux
/dev/sda2 1275 1305 249007+ 82 Linux swap
3. Guest OS 系統為 Solaris
參考:(轉)使用 ZFS 在 VMware Fusion 中擴大 Solaris 虛擬磁碟 By Jim Laurent
在本文中,您會找到我折騰了數小時都未能嘗試向 Solaris 虛擬機磁碟映像添加磁碟空間的記錄。原來是需要某些「新思維」。如果您需要正確的解決方案,就直接轉到文章結束部分。
我正在 MacBook Pro 上的 VMware Fusion 中運行我的 Solaris 映像。現在的問題的是如何擴大虛擬磁碟大小。
* 下載用於 MacOS X 的 VMware 虛擬磁碟管理器。這是隨 Fusion 一起提供的命令行工具的一個GUI。如果您確實喜歡使用命令行,則可以在以下位置找到它:/Library/Application\Support /VMware\Fusion/vmware-vdiskmanager。自己來權衡。我相信您的能力!
* 複製您的虛擬機。僅對副本進行操作!在 Finder 中選中它,然後選擇「編輯」>「複製」(Apple-D)。在製作副本時,虛擬機不能正在運行,甚至不能在使用中和處於掛起狀態。Fusion 會對此提示操作不當。
* 啟動 Fusion
* 「檔案打開…」新的虛擬機副本
* Fusion 會注意到檔案名已更改並提示您是否已複製該檔案。
* 掛起虛擬機
* 在擴大此磁碟前您必須先丟棄任何快照。虛擬機 > 丟棄快照。
* 啟動 Vdiskmanager GUI
* 單擊「擴大」,然後在虛擬機中查找 vmdk 檔案。選擇所需的大小。
* 單擊「運行」(該 GUI 將在窗口底部回顯它所使用的命令行,以檢查欺騙行為)
* 該 GUI 不會顯示此活動的進度。
* 完成時如果具有此狀態則將打開「結果」選項卡。
現在,真正有趣的就要開始了。但是,Format 顯示我的磁碟為其初始大小 10 GB,而非新大小 18 GB。此時 fdisk 將派上用場。
fdisk /dev/rdsk/c8t0d0p0 顯示我的磁碟有一個佔整個磁碟 56%的分區。這證明該操作發揮了作用。現在我們嘗試刪除該分區,然後在操作系統運行時重新創建一個空間較大的分區(屏息)。遺憾的是,此嘗試失敗了,如 果您不樂意從我的失敗中汲取教訓,請跳到下一部分。
* fdisk /dev/rdsk/c8t0d0p0
* 選擇 3 刪除該分區,選擇分區 1 並確認
* 選擇 1 創建一個分區。指定占磁碟的 100%。
* 選擇 5 退出,但願能成功!
* 運行 Format,崩潰了(哦,慘了!慶幸的是這只是個副本!)
* 系統重新引導並且 Grub 沒有菜單。引導內核的所有嘗試均告失敗。哎。再試一次。
好了,可以看出 Solaris 在運行時不希望我移除和重新創建其 fdisk分區。如何創建單獨的分區並裝載它呢?摒棄此核心此虛擬機並創建原件的另一個副本。重複這些步驟來增加磁碟大小,然後…此嘗試也告失敗,如果您不樂意從我的失敗中汲取教訓,請跳到下一部分。
* 需要重新引導,以使 fdisk 識別新的較大大小
* fdisk /dev/rdsk/c8t0d0p0
* 選擇 1 創建新分區,輸入大小,不要使其處於活動狀態
現在,我又卡殼了。我找不到獲取格式的方法來識別磁碟以便構建碟片。newfs 拒絕寫入沒有分區表的新文件系統。
在 SunSolve 中,我發現了 6307998 這個錯誤,已附有以下註釋。
我已經驗證,基本上 Solaris 的限制在於
它不允許同一個磁碟上有多個 Solaris 物理分區。
功能的這種缺乏超過了安裝程序,總的來說這是
Solaris 中所缺少的東西。Solaris 不支持同一個磁碟上有 2 個 Solaris 分區,
原因是磁碟驅動程序假定每個磁碟僅有一個
Solaris 分區。例如,如果我們引用 /dev/dsk/c0d0s0,則我們
如何確定需要在 c0d0 上訪問的 Solaris 分區。
救助的 ZFS
當您有 ZFS 時有誰會需要那種討厭的舊格式和 mkfs 材料呢!
* 需要重新引導,這樣 fdisk 才能識別新的較大磁碟
* fdisk /dev/rdsk/c8t0d0p0
* 選擇 1 創建新分區,輸入大小,不要使其處於活動狀態
* zpool 創建 mypool /dev/dsk/c8t0d0p1
* zfs 創建 mypool/jim
我已經成功增加了虛擬存儲!
備選方法:為映像中添加第二個磁碟
為了通過 Fusion 添加第二個硬碟。
* solaris 必須停止運行。
* 虛擬機必須關閉。
* 單擊 + 號,添加磁碟並輸入大小。
* devfsadm(差點鍵入了重新引導 — -r,但這是「舊思維」,以便 format 可以看到新設備)。
format
搜索磁碟…完成
可用的磁碟選擇:
0. c1t0d0
/pci@0,0/pci1000,30@10/sd@0,0
1. c1t1d0
/pci@0,0/pci1000,30@10/sd@1,0
# zpool create mypool /dev/dsk/c1t1d0
# zfs create mypool/jim
# zpool status
pool: mypool
state: ONLINE
scrub: none requested
config:
NAME STATE READ WRITE CKSUM
mypool ONLINE 0 0 0
c1t1d0 ONLINE 0 0 0
# zpool list
NAME SIZE USED AVAIL CAP HEALTH ALTROOT
mypool 4.97G 116K 4.97G 0% ONLINE -
參考:Solaris ZFS 雙硬碟 RAIDZ 換碟實驗
我用虛擬機做了也一一次實驗,來驗證 2 塊硬碟做 RAIDZ ,壞一塊碟時的可用性以及可修復性。環境介紹:
如圖: 原來系統 Labdb001.spruce.cn 的硬碟配置為:
IDE 0 Master Solaris-1-VHDD01.vid 18.2GB (c0d0)
IDE 1 Master Solaris-1-VHDD02.vid 18.2GB (c0d1)
IDE 1 Slave Solaris-1-VHDD03.vid 18.2GB (c1d1)
現在的系統是 Solaris 10 X86 05/08
C0d0 是系統碟,UFS.
C0d1 和 c1d1 創建了一個名為 ora的RAIDZ 存儲池(zpool ora)
Zpool ora 上我建了兩個ZFS檔案系統 oracle 和 oracle data
Oracle 被設定mount到 /u01
Oradate 被設定mount到 /u01/oracle
現在系統中有一個用戶 Q.Ho ,其主目錄被設定為 /u01/Q.Ho
上面現在有1個600多M的檔案,Oracle 10.1.0.3 DB的cpio.gz
現在我把 c1d1 的磁碟控制器改為STAT 接口為#7.
因為 Solaris 不可識別 SATA控制器,所以這樣做之後這塊碟在系統中將不可識別。
然後我再增加1塊碟:
Solaris-1-VHDD7SATA.vid 18.2GB
從名字上大家可以看出這塊碟是原來計劃掛在 STAT #7 上用的。
現在 VirtualBox 默認把它掛到 IDE 1 Slave
下面我示範換碟的具體步驟
首先我啟動我的虛擬機。
以 root 登入後打開一個終端,然後查看當前 zfs 存儲池(zpool)的信息
# zpool list
NAME SIZE USED AVAIL CAP HEALTH ALTROOT
ora 36.2G 1.18G 35.1G 3% DEGRADED -
# zpool status
pool: ora
state: DEGRADED
status: One or more devices could not be opened. Sufficient replicas exist for
the pool to continue functioning in a degraded state.
action: Attach the missing device and online it using ‘zpool online’.
see: http://www.sun.com/msg/ZFS-8000-D3
scrub: none requested
config:
NAME STATE READ WRITE CKSUM
ora DEGRADED 0 0 0
raidz1 DEGRADED 0 0 0
c0d1 ONLINE 0 0 0
c1d1 UNAVAIL 0 0 0 cannot open
errors: No known data errors
現在系統檢測到 raidz 卷 ora 兩塊碟中的一塊已經損壞,我們來看看碟上的數據是任然可用:
# pwd
/
# cd /u01
# ls
Q.Ho ora10g
# cd q.ho
q.ho: does not exist
# cd !.Ho
!.Ho: does not exist
# cd Q.Ho
# ls
solarisx86_DB_10_1_0_3_Disk1.cpio.gz
通過複製檔案 solarisx86_DB_10_1_0_3_Disk1.cpio.gz 到其他目錄,證明 RAIDZ 卷的數據任然可以正確讀取。
接下來真是換碟:
首先查看系統中現有的磁碟
#format
Searching for disks…done
AVAILABLE DISK SELECTIONS:
0. c0d0
/pci@0,0/pci-ide@1,1/ide@0/cmdk@0,0
1. c0d1
/pci@0,0/pci-ide@1,1/ide@0/cmdk@1,0
2. c1d1
/pci@0,0/pci-ide@1,1/ide@1/cmdk@1,0
Specify disk (enter its number):
大家可以看到系統已經看到新換的磁碟 c1d1 ,現在它還是裸碟。
此時 c1d1 未經過存儲池的格式化處理,所以對池任然不可用。
這時使用 online 命令啟用磁碟 c1d1 是無效的。
# zpool online ora c1d1
Bringing device c1d1 online
# zpool list
NAME SIZE USED AVAIL CAP HEALTH ALTROOT
ora 36.2G 1.18G 35.1G 3% DEGRADED -
# zpool status
pool: ora
state: DEGRADED
status: One or more devices could not be opened. Sufficient replicas exist for
the pool to continue functioning in a degraded state.
action: Attach the missing device and online it using ‘zpool online’.
see: http://www.sun.com/msg/ZFS-8000-D3
scrub: resilver completed with 0 errors on Sat Aug 23 17:31:37 2008
config:
NAME STATE READ WRITE CKSUM
ora DEGRADED 0 0 0
raidz1 DEGRADED 0 0 0
c0d1 ONLINE 0 0 0
c1d1 UNAVAIL 0 0 0 cannot open
errors: No known data errors
正確的方法是使用 zpool replace 命令來替換存儲池中的設備:
我在同一物理位置替換新的磁碟到存儲池 ora
# zpool replace ora c1d1
# zpool list
NAME SIZE USED AVAIL CAP HEALTH ALTROOT
ora 36.2G 1.18G 35.1G 3% DEGRADED -
# zpool status
pool: ora
state: DEGRADED
status: One or more devices is currently being resilvered. The pool will
continue to function, possibly in a degraded state.
action: Wait for the resilver to complete.
scrub: resilver in progress, 59.01% done, 0h0m to go
config:
NAME STATE READ WRITE CKSUM
ora DEGRADED 0 0 0
raidz1 DEGRADED 0 0 0
c0d1 ONLINE 0 0 0
replacing DEGRADED 0 0 0
c1d1s0/o UNAVAIL 0 0 0 cannot open
c1d1 ONLINE 0 0 0
errors: No known data errors
大家可以看到池正在同步 RAIDZ 卷中兩塊硬碟上的數據
一分鐘後再次查看存儲池的狀態
# zpool list
NAME SIZE USED AVAIL CAP HEALTH ALTROOT
ora 36.2G 1.18G 35.1G 3% ONLINE -
# zpool status
pool: ora
state: ONLINE
scrub: resilver completed with 0 errors on Sat Aug 23 17:40:51 2008
config:
NAME STATE READ WRITE CKSUM
ora ONLINE 0 0 0
raidz1 ONLINE 0 0 0
c0d1 ONLINE 0 0 0
c1d1 ONLINE 0 0 0
errors: No known data errors
新的硬碟已經被成功替換,RAIDZ 存儲池 ora 已經被修復。
通過這個實驗,證明2塊碟的 RAIDZ 壞一塊碟的情況下是可以很方便的進行換碟恢復的。
擴大開來,我們還可以通過換碟的方式更換更大容量的硬碟為存儲池擴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